大连海洋大学数字图书馆

2014年第一期:毛泽东和共产主义

  • 发布时间:[2017-08-31]
  • |
  • 阅读次数:2508

    本期通过介绍《从革命到政治:长征与毛泽东的崛起》、《毛泽东的政治哲学》和《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三本书,促进读者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以及毛泽东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的作用有更深刻了解与认识。


1.《从革命到政治:长征与毛泽东的崛起

    谈论长征的著作汗牛充栋,以往所涉及的,大多集中于红军的英勇善战与毛泽东的运筹帷幄,以情节吸引读者,而很少从学术角度对长征进行分析。《从革命到政治:长征与毛泽东的崛起》一书,以20世纪30年代红军长征为中心题材,对毛泽东从井冈山到延安的历程予以理性客观的展示,并论述了中国革命与中国政治的相互关系。作者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文献档案和当事人自述资料,澄清了若干史实疑难问题,揭示了中共早期革命理想主义与革命现实主义的交锋和内部围绕理论和权力的激斗。同时,该书采取一套新型的理论模式,从“革命理想”到“政治现实”,即用中国共产主义革命逐步政治化的过程,来解释中共政治策略和权力结构的演变。这一演变与毛泽东领袖地位的确立同步发生,也正是此种演变提供了主观精神的力量,加以外部因素的结合,使共产党人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从革命到政治:长征与毛泽东的崛起》一书一经出版在西方汉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被公认是研究长征和毛泽东革命思想的英文权威之作。

    作者简介:杨炳章(国外用名Benjamin Yang),中国政治与中美关系研究专家。1978年考取北京大学外国哲学所硕士生1981年赴哈佛大学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留任哈佛费正清中心研究员,1997年回国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馆藏分类号:A84/59-8


2.《毛泽东的政治哲学

    作为一位革命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一生跨越了近现代中国近60年的历史。该书作者运用政治学的分析方法,从政治概念的界定入手,从理论基础,革命领导者,革命动力、革命对象、革命先锋队、革命群众基础、历史原因、革命预想等多个方面阐述、把握和分析毛泽东政治思想的理论体系,向读者展示了从另一种角度考察毛泽东政治理论的可能性。例如,把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放在政治学框架下进行分析,将其看作一个“启动——效果——反馈”的政治过程,就体现了不少独到的见解。但是,该书运用西方政治理论框架研究毛泽东政治哲学,在西方学术界也受到了批评。可是,从另一方面,它对于中国读者开拓知识视野,建构问题意识,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约翰·布莱恩·斯塔尔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系教授,该校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政治学会会员,亚洲研究会会员。1971年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政治学博士学位。曾受聘于耶鲁大学,讲授当代中国政治理论。《毛泽东的政治哲学》是他的成名之作。

   馆藏分类号:A84/59-6

 

3.《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

    作为世界顶级的毛泽东研究专家,史华慈被称为哈佛大学的活化石,本书是史华慈的博士论文。作者以研究中国旧民主主义时期为切入点,从相关的学术框架和内部的政治关系两方面,考察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以及重要人物历史,特别是共产国际与中共领导人(陈独秀,瞿秋白,王明)之间的互动,该书呈现了中国共产党路线/政策变动的一个完整过程:即从列宁主义无产阶级领导到毛泽东发展出来的结合了农民革命的中国特色革命路线。

    作者以一个西方人独特的思维视角,引用了大量的史实以及各个方面的相关资料,洞悉与把握中国共产主义发展的规律与脉络,是国外研究毛泽东与中国共产主义发展的一部优秀著作,该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

    作者简介:本杰明.史华慈,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哈佛大学历史与政治学教授,费正清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历史协会会员,亚洲研究会会员。《中国季刊》和《哈佛亚洲研究会杂志》编委会成员。1999年逝世。早年获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51—1956年任哈佛大学中国经济政治研究计划委员会委员。1960年任哈佛大学历史与政治学教授直至逝世。

   馆藏分类号:A84//59-3